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

筆記:洪晧倫《釋迦-不可得》墨彩/水彩/壓克力顏料/畫布

洪晧倫《釋迦-不可得》墨彩/水彩/壓克力顏料/畫布 以下文章轉貼自 大般若經要解 - 不可得義 文: 白雲老禪師 / 出處: 紅塵甘露 /期數: 212期 2007年 3月刊 本單元要談的是「不可得 本單元要談的是「不可得」。《心經》裡有一句:「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.....」,其實就是「不可得」的意思。 為什 麼要談「不可得」呢?因為一般人執著於「可得」,以為可以從現實中得到什麼;大般若經的「不可得」就不能解釋為「不可以得到什麼」,因為「不」是一個獨立 的語意,是依於「可得」而言「不」,如果把「不可得」當成「不可以得到」,那就成了命令式的語句,佛法是沒有命令的言詞,這在名相的認識上首先要把握的。 為什麼說「不可得」呢?因為「無所得」。一般人總執著於「有所得」,那就是「可得」,舉個例子來說:男女結婚,男的喜歡女的,女的也願意嫁給男的, 但對於女的來說,心裡並不一定愛那個男的,她可能愛的只是他的財產、地位,所以男的只娶到人,並未獲得女方的心,可見表面上好像得到了什麼,其實對男的來 說,得到的只是色身;女的得到的是物質,兩者都是從物質上去取得,並沒有精神上的結合,因為“心”是精神作用,“人”這個色體、地位、財產都還是物質,所 以在精神上是「無所得」的。 因此常有這種情形:夫妻感情很好,一方臨時出門去旅行或回娘家、出差…,心卻還留在家裡,這就可以發現「可得不可得」的道理了。再舉一個例子:吃飯 時有飯、有菜,但往往人會強調色香味,甚至強調所謂的「名人名菜」、「滿漢全席」......其實,不都是吃嗎?但有人主張粗茶淡飯,講求「菜根香」,而 是不是這些就是好的,那些就不好呢?其實都還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