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100222-2010年進行中的作品-未完成

←100226展覽的請柬也出來囉!
我剩下沒多少覺可以睡了










←100226已經完成的...
洪日告倫,《趣舍萬殊-玫瑰》,複合媒材,61.0×46cm,2010.JPG









←100223
目前已經完成的...

洪日告倫,《趣舍萬殊-向日葵》,複合媒材,61.0×46cm,2010。

作品照片

「趣舍萬殊」典故出自蘭亭序,
物相的表現取捨於藝術創作者的心相,
每個人是如此的不同,
因而命名之










100221<惠風和暢>是王羲之蘭亭序中的一個字句,
採用<神龍本>的原因是它採雙勾填色,
最接近原版的蘭亭,
而且我畫的方式也類似雙勾填色,
以此接近原典的模擬,
目前已加上背景的一部份--蓮池,
用蓮的清香與君子氣息來映襯本句詩句...
(左上角就是我用的蓮塘照片)







前年跟威呈聯展-物相/本相/心相後
我把之前拍的靜物照片在挖出來,
加上前年獲玉山美術獎的那件作品的技法,
創作出這系列作品,
也不算新系列,因為大部份的概念還是來自<墨隱>
所謂相由心生,藝術家在相機發明以前
常被當做受上帝眷顧的人,
有一雙巧手能無中生有,
說實在的
以創作的步驟與材料來省視,
你所見的玫瑰不過就是一堆顏料的堆疊
不論抽象或具象都一樣是藝術創作者的表現形式













100221的<女孩與佛像>除了多了個愛心外還加上水墨的背景,和先前的作品<滿天神佛-玄天上帝>那件水彩一樣...














======
<<中間停筆了五個月,迎接小紅豆的誕生>>
======






090929凌晨一點半的狀況,
與釋迦的女子在臉部上的層次增加,
釋迦的右手與腿部和頭頂做了些加強....








090928把<勞孔的背與女子(暫訂)>的創作過程剪貼在一起,
因為只是記錄照片沒拍的很好,
水墨的使用跟墨隱系列有關....



090927深夜把<勞孔的背與女子(暫訂)>完成為圖示的狀態,
女子臉部還稍嫌僵硬,
畫面肌理厚度略為增加,
筆墨的流暢性比我預期的好些...
希望9/28能把其他作品畫的好一些


090924目前的狀況...增加背景的處理,不過才畫一點,又已經夜深
,明天的課還沒備完...昨天又熬夜畫了那抱頭的少女...暫時回家來準備







090922目前的進度:
做了一些試驗...或許累積基底材都厚度對畫面質感能有所提升,墨隱的底也被我加上了人物,過去習慣用物體象徵狀態,2007曾經在墨隱系列用古典名家的人物潛藏於墨色中,現在乾脆直接改用人像來詮釋,而且是當代的人...試圖接近時間的當下.....感謝我的友人及學生當model.......待續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壓克力膠轉印技法

壓克力 ( 丙烯 ) 膠轉印技法 ( Acrylic gel transfer ) 示範 :   這幾年開設了繪畫材料學和複合媒材創作課程, 洪老師多半僅在課堂上示範,學生留下的照片也很少, 自己也忘記拍照,加上最近有幾班學員需要老師示範, 為了示範說明時不用等待漫長的吹乾 ( 有間教室因吹風機還跳電 ) , 所以就有這篇文章,僅供教學時參考。   壓克力膠顏料 ( 就是丙烯顏料 ) , 近年來已經是許多油畫老師用來選擇替代油畫的主流繪畫材料, 其實壓克力顏料和傳統顏料一樣都是「膠」加上「色粉」製成, 所以有了「膠」就可以做很多傳統繪畫媒材可以做的事, 比方說;上膠、自己 DIY 做打底劑 (GESSO) 、自製各種顏色的壓克力顏料 … , 這些有上過洪老師課程的都應該要知道。 複合媒材 (mixed medium) 的運用可追溯到 1910 年代, 歐美藝術家開始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如 : 布料、木頭、雜誌、 舊報紙、印刷品、照片……等材料融入藝術品中, 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有畢卡索 (Picasso) 直接用現成物貼在畫上, 還有馬諦斯 (Matisse) 用剪紙 ( D é coupage ) 創作一系列平面藝術品, D é coupage(法文音:迭柯八傑) 在台灣被翻譯成蝶谷 巴 特, 這些都是一百年前甚至更早 ( 剪紙據說源自中國東漢以前 ) 就已經是藝術創作的表現技法。 所需材料:壓克力膠 (Acrylic gel) 、影印圖片、打底劑、筆刷、畫刀、美工刀、和紙膠帶、吹風機、基底材 ( 亞麻畫布,本篇示範則用麻布袋 ) 、裝水的筆洗桶。 以下洪老師以「正面取畫」的方式示範壓克力膠轉印技法, 另外有另一種「背面取畫」的方式因為需要影像處理成「鏡射」, 否則印出來的影像會像版畫一樣左右顛倒, 多己經在課堂中有示範故不另再補充。 1.首先是準備壓克力膠和列印圖片,本篇示範用的列印圖片是洪老師2013年用QR-CODE設計的創作品之一。 2.用畫刀塗上壓克力膠。 3.翻到背面用紙膠帶固定住四個角落。 4.用筆刷刷上水分並開始用手搓掉紙張纖維。   5.除去所有纖維後吹...

傳統西洋架上繪畫的打底

傳統西洋架上繪畫(蛋彩畫、油畫)的打底 -- 水性底打底( Gesso) 學生最常提問: 為什麼畫油畫前要先打底?打底前為何要先上膠?為什麼要打底?為什麼要上凡尼斯?保護劑是什麼? 所以建議要先具備以下概念、觀念。 架上繪畫的材料層架構: 「 (最上層) 保護層(凡尼斯Vanish、固定噴膠...) ↑↑↑↑↑ 繪畫層(油彩、蛋彩、膠彩...) ↑↑↑↑↑ 打底層(Gesso) ↑↑↑↑↑ 上膠層(膠、礬...) ↑↑↑↑↑ 基底材層(木板、畫布、紙)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(最底層) 」 一 、上膠 傳統的打底需要先上膠,上膠用的材料: 免皮膠、純水、大排筆刷 、隔水加熱用鍋具、卡式瓦斯爐或電磁爐。 基本上需要將木板或亞麻畫布的正面全部都塗上一層以上的兔皮膠。 1.煮膠(將1:10的兔皮膠與純水隔水加熱至溶解) 2.整平畫板(以800號水砂紙研磨畫板) 3.塗膠(以排刷按照一定方向塗刷兔皮膠) 4.晾乾(均勻塗抹兔皮膠後充分乾燥晾乾) 二、打底 傳統水性打底Gesso用的材料: 免皮膠、純水、碳酸鈣粉、白色色粉(鈦白/鋅白)、大排筆刷 、隔水加熱用鍋具、 卡式瓦斯爐或電磁爐。 傳統兔皮膠打底劑Gesso製作與施作如下 : 1. 將煮好的兔皮膠水加入碳酸鈣 打底劑的兔皮膠液體與碳酸鈣約1:1,可以加入不定比例的白色色粉(鈦白或鋅白),不加白色色粉亦可。 2.水性打底第一層 可適當的永筆刷沾水去調打底劑,重點是讓排筆拖的動,先打一層左右方向的(← →)後待乾 。 3.水性打底第二層 等第一層完全乾燥後,始可打第二層,這一層筆刷改用上下方向的(↑↓)筆觸的。 4.水性打底第三~七層 確認第二層打底乾燥後,再刷一層左右方向的(← →)打底劑 。 這一種西洋繪畫的打底至少要3層以上,確認皆乾燥後,可以用800號的水砂紙旋轉畫板表面輕輕研磨。 接著繼續打第4~7層打底劑,在第5層時可以用1200號的水砂紙旋轉畫...

20160818文化部臺灣故事島 臺灣大地原色藝術家

臺灣大地原色藝術家 故事編號:2016001447 故事來源 : 彰美館南投縣中興生活美學協會故事蒐錄站 洪晧倫出生於南投縣草屯鎮,自小成長於農家,對土地有一份特別的情感,目前從事藝術創作與教學工作,致力於深耕臺灣的創作與教學。她師法達文西、林布蘭特等古代油畫大師,過去沒有化學顏料,而是收集天然的礦物、石頭、土壤…(或動、植物)回來,慢慢分次粉碎研磨,篩濾萃取做成細細的彩色粉末,再加入天然亞麻仁油或核桃油,混合成油畫顏料,裝在豬膀胱或玻璃瓶中備用。手工顏料工藝過程甚是費工,洪晧倫仍堅持同樣的工序,以復古方式畫油畫。 Post from:  https://storytaiwan.tw/Story_Detail_c.aspx?n=7D4DCAAB8887E4FD&s=10DD6F662B9696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