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台灣大地原色藝術創作計畫暨社會實踐 - 繪畫部 - 作品選輯

台灣大地原色藝術創作計畫暨社會實踐 - 繪畫部 - 作品選輯

1.台灣土畫台灣系列 - 大地原色最初始的玉山作品
洪晧倫,台灣土畫台灣系列 玉山之皚,台灣大地色油畫顏料繪於純亞麻畫布,61x61cm,2014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台灣本土應物以形系列
洪晧倫,台灣本土應物以形系列09,手作台灣大地色油畫顏料繪於純亞麻畫布,60.5x60.5公分,2015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用台灣畫台灣系列
洪晧倫,用台灣畫台灣系列 君子與草無友不好,台灣天然礦顏-動物膠-畫布,116.5X91公分,2018年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土雞蛋彩畫系列
洪晧倫,土雞蛋彩畫系列 美麗島之花(玉蘭花03),手作台灣原生大地色顏料/土雞蛋/阿拉伯膠/黃金/純亞麻畫布,60.5x60.5公分,2017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5.松煙燻畫系列
洪晧倫,松煙燻畫系列 婆娑野百合,手作台灣大地色粉-松煙墨-阿拉伯膠-亞麻仁油-999純金繪畫於亞麻畫布,60.5x60.5公分,2016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6.灰霧濁水溪系列
洪晧倫,灰霧濁水溪系列 山之茂,手作台灣大地色粉-亞麻仁油-畫布,116.5x91公分,2018年,磺溪美展水彩油畫類入選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7.似相安止系列
洪晧倫,似相安止系列-戒度,台灣大地色粉-膠-木板,60.5x60.55CM,2018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8.植於地系列
洪晧倫,植於地系列:馬拉巴栗葉,手工自製台灣大地水性顏料(台灣大地原色天然色粉(蛋殼白、平溪砂岩土黃、花蓮蛇紋石、花蓮綠泥石、八卦山礫石棕紅、木藍、蝶豆花、藎草)、植物膠、蜂蠟)繪於自製手工紙(自製構樹楮皮纖維、再生皮紙纖維、自製天然色漿)裱貼於全麻畫布內框,22.5×22.5×4.5CM,2022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洪晧倫,植於地系列:月影婆娑,手工自製台灣大地水性顏料(台灣大地原色天然色粉(花蓮蛇紋石綠泥石、八卦山棕紅、濁水溪黑頁岩、新北平溪煤礦、柳條碳黑、芒果葉黃、木藍青黛靛藍、胭脂木紅)、植物膠、蜂蠟)繪於自製手工楮皮宣紙(自製構樹樹皮纖維、構樹樹皮),15.5X22.5X2公分,2022年。

關於台灣大地原色藝術創作計畫暨社會實踐:
台灣在天然顏料的色粉製作的歷史上,長期處於缺席狀態,漢人移居的數百年來僅以海外進口色粉為主,僅有將色粉調和膠脂與漆料製成顏料繪畫,並無以「在地天然顏料製作色粉並創作」的相關歷史文化傳承。
色彩作為藝術與設計的主要元素,而人類使用色彩迄今最悠久的來源是大自然當中。在文藝復興畫家的繪畫工坊裡,顏料製作是入門學徒的前期課程,晚至1841年管狀顏料發明前,自製顏料仍是世界各國畫家的基本功夫,舉世皆然。因而歷來在世界各文化乃至個別畫家都有其代表性的慣用色彩顏料,主要跟當地人文歷史的脈絡傳承,或藝術的獨門原創性有關。
據此,藝術家洪晧倫著手「台灣大地原色」藝術創作計畫(2013~),係藉由採集在地礦石、土壤、植物來回溯傳統繪畫工坊的色粉及顏料製作工藝,找尋台灣在地色彩顏料,重新建構台灣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。
就地取材:透過天然素材研究製作出色粉、顏料及一系列藝用媒材、紙、筆;
因地制宜:創發文化創意產出與工藝品(泥染、樹皮纖維);
實踐所望:以環保、在地、綠色創新觀點,將在地媒材連結傳統繪畫技藝與生活,「自然材繪畫工坊」是一種自然系的、藝術創作與創意生活應用的體現。
多年來,付諸實踐於繪畫藝術創作、工作坊、展演、創意應用、講座等社會責任型態,廣受台灣產業界、官方、學界邀約辦理講習,累計講座工作坊逾90餘場次、個展30餘場次、聯展近百場次、輔導文創/工藝/地方創生/循環經濟...等個案逾10數例。藉由跨域專業及手工製作的儀式化過程,倡議以藝術領銜讓生活回歸到真實自然土地,追尋師法自然、天地共生的藝術生活型態。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壓克力膠轉印技法

壓克力 ( 丙烯 ) 膠轉印技法 ( Acrylic gel transfer ) 示範 :   這幾年開設了繪畫材料學和複合媒材創作課程, 洪老師多半僅在課堂上示範,學生留下的照片也很少, 自己也忘記拍照,加上最近有幾班學員需要老師示範, 為了示範說明時不用等待漫長的吹乾 ( 有間教室因吹風機還跳電 ) , 所以就有這篇文章,僅供教學時參考。   壓克力膠顏料 ( 就是丙烯顏料 ) , 近年來已經是許多油畫老師用來選擇替代油畫的主流繪畫材料, 其實壓克力顏料和傳統顏料一樣都是「膠」加上「色粉」製成, 所以有了「膠」就可以做很多傳統繪畫媒材可以做的事, 比方說;上膠、自己 DIY 做打底劑 (GESSO) 、自製各種顏色的壓克力顏料 … , 這些有上過洪老師課程的都應該要知道。 複合媒材 (mixed medium) 的運用可追溯到 1910 年代, 歐美藝術家開始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如 : 布料、木頭、雜誌、 舊報紙、印刷品、照片……等材料融入藝術品中, 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有畢卡索 (Picasso) 直接用現成物貼在畫上, 還有馬諦斯 (Matisse) 用剪紙 ( D é coupage ) 創作一系列平面藝術品, D é coupage(法文音:迭柯八傑) 在台灣被翻譯成蝶谷 巴 特, 這些都是一百年前甚至更早 ( 剪紙據說源自中國東漢以前 ) 就已經是藝術創作的表現技法。 所需材料:壓克力膠 (Acrylic gel) 、影印圖片、打底劑、筆刷、畫刀、美工刀、和紙膠帶、吹風機、基底材 ( 亞麻畫布,本篇示範則用麻布袋 ) 、裝水的筆洗桶。 以下洪老師以「正面取畫」的方式示範壓克力膠轉印技法, 另外有另一種「背面取畫」的方式因為需要影像處理成「鏡射」, 否則印出來的影像會像版畫一樣左右顛倒, 多己經在課堂中有示範故不另再補充。 1.首先是準備壓克力膠和列印圖片,本篇示範用的列印圖片是洪老師2013年用QR-CODE設計的創作品之一。 2.用畫刀塗上壓克力膠。 3.翻到背面用紙膠帶固定住四個角落。 4.用筆刷刷上水分並開始用手搓掉紙張纖維。   5.除去所有纖維後吹...

傳統西洋架上繪畫的打底

傳統西洋架上繪畫(蛋彩畫、油畫)的打底 -- 水性底打底( Gesso) 學生最常提問: 為什麼畫油畫前要先打底?打底前為何要先上膠?為什麼要打底?為什麼要上凡尼斯?保護劑是什麼? 所以建議要先具備以下概念、觀念。 架上繪畫的材料層架構: 「 (最上層) 保護層(凡尼斯Vanish、固定噴膠...) ↑↑↑↑↑ 繪畫層(油彩、蛋彩、膠彩...) ↑↑↑↑↑ 打底層(Gesso) ↑↑↑↑↑ 上膠層(膠、礬...) ↑↑↑↑↑ 基底材層(木板、畫布、紙)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(最底層) 」 一 、上膠 傳統的打底需要先上膠,上膠用的材料: 免皮膠、純水、大排筆刷 、隔水加熱用鍋具、卡式瓦斯爐或電磁爐。 基本上需要將木板或亞麻畫布的正面全部都塗上一層以上的兔皮膠。 1.煮膠(將1:10的兔皮膠與純水隔水加熱至溶解) 2.整平畫板(以800號水砂紙研磨畫板) 3.塗膠(以排刷按照一定方向塗刷兔皮膠) 4.晾乾(均勻塗抹兔皮膠後充分乾燥晾乾) 二、打底 傳統水性打底Gesso用的材料: 免皮膠、純水、碳酸鈣粉、白色色粉(鈦白/鋅白)、大排筆刷 、隔水加熱用鍋具、 卡式瓦斯爐或電磁爐。 傳統兔皮膠打底劑Gesso製作與施作如下 : 1. 將煮好的兔皮膠水加入碳酸鈣 打底劑的兔皮膠液體與碳酸鈣約1:1,可以加入不定比例的白色色粉(鈦白或鋅白),不加白色色粉亦可。 2.水性打底第一層 可適當的永筆刷沾水去調打底劑,重點是讓排筆拖的動,先打一層左右方向的(← →)後待乾 。 3.水性打底第二層 等第一層完全乾燥後,始可打第二層,這一層筆刷改用上下方向的(↑↓)筆觸的。 4.水性打底第三~七層 確認第二層打底乾燥後,再刷一層左右方向的(← →)打底劑 。 這一種西洋繪畫的打底至少要3層以上,確認皆乾燥後,可以用800號的水砂紙旋轉畫板表面輕輕研磨。 接著繼續打第4~7層打底劑,在第5層時可以用1200號的水砂紙旋轉畫...

20160818文化部臺灣故事島 臺灣大地原色藝術家

臺灣大地原色藝術家 故事編號:2016001447 故事來源 : 彰美館南投縣中興生活美學協會故事蒐錄站 洪晧倫出生於南投縣草屯鎮,自小成長於農家,對土地有一份特別的情感,目前從事藝術創作與教學工作,致力於深耕臺灣的創作與教學。她師法達文西、林布蘭特等古代油畫大師,過去沒有化學顏料,而是收集天然的礦物、石頭、土壤…(或動、植物)回來,慢慢分次粉碎研磨,篩濾萃取做成細細的彩色粉末,再加入天然亞麻仁油或核桃油,混合成油畫顏料,裝在豬膀胱或玻璃瓶中備用。手工顏料工藝過程甚是費工,洪晧倫仍堅持同樣的工序,以復古方式畫油畫。 Post from:  https://storytaiwan.tw/Story_Detail_c.aspx?n=7D4DCAAB8887E4FD&s=10DD6F662B969671